平型关战役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,全面抗战随之展开。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、天津等重要城市,并兵分三路向南推进,目标直指冀中及山西等地。其中,日军最精锐的第5师团从蔚县、广灵地区直扑山西省会太原,意图通过“猛虎掏心”战术,迅速击溃“山西王”、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的据点,达到一举拿下太原的战略目的。
阎锡山与晋绥军的防守崩溃
面对严峻形势,阎锡山紧急调动麾下晋绥军部队北上防御,同时派遣杨爱源指挥的第6集团军驻守内长城北楼口至平型关一线,构筑坚固工事严密防守。然而,阎锡山没料到,第5师团的师团长板垣征四郎——阎锡山的日本军校老同学,反倒更熟悉山西地形。板垣提前派遣第21旅团的21联队,绕过山路突袭平型关后方,形成前后夹击。9月19日,日军成功攻克平型关。晋绥军驻守部队全线溃败,向太原方向紧急撤退,却未能及时通知平型关东南方向的八路军第115师。幸好八路军自红军时期起擅长山地游击战,部队隐蔽得当,未被日军发现,成了隐藏在板垣师团背后的奇兵。
展开剩余63%八路军迫击炮部署与准备
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优势,八路军自然不会错失良机。9月24日,第115师除了留下688团作为预备队外,其余部队隐蔽转移到平型关前公路两侧。第343旅负责控制关沟、老爷庙、小寨村一线南侧,准备对过往敌军发起突袭。25日凌晨3点,所有步兵团已部署到位,旅属炮兵连也登上老爷庙制高点,随时准备提供火力支援。这个炮兵连配备了4门迫击炮,每门配发30发炮弹,这些炮弹是自1936年2月红军东征山西时期积攒下来的珍贵弹药。尽管弹药有限,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来说仍显不足,但利用黎明前的三小时及前线晋绥军仓促撤退遗留的装备,这支炮兵连准备充分。
平型关大捷与战果
晋绥军本以炮兵闻名,其撤退时留下了大量炮弹。抱着侥幸心理,几名战士冒险前往晋绥军遗弃的阵地,仅用两小时便抬回整箱迫击炮弹,并高兴地报告几公里外的山头上还有更多弹药。炮兵连全员利用黎明前宝贵时间紧急搜集弹药,天亮时已累计超过1000发,平均每门炮拥有约300发弹药。次日上午7时左右,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及护卫部队携带伤员进入伏击圈,343旅炮兵连率先开火,击毁多辆先头车辆,随后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堵成一团的日军。八路军随即发起冲锋,凭借制高点优势,迅速包围并切断敌军,展开激烈白刃战。
战役形势与意义
经过整整一天的激烈战斗,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,击毁汽车100余辆,马车近200辆,缴获九二式野炮1门,轻重机枪20余挺,掷弹筒20余个,步枪1000余支,军马50余匹,以及大量军用物资。此役不仅有力牵制了日军的前线攻势,也标志着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,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亿优配-配资之家-免费配资网站-短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