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,本是孩子关于探索与乐趣的成长之旅,然而部分中小学生却因忙着完成暑期作业而直呼“累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大量常规假期作业,各种留痕打卡、重形式轻内容的“花式作业”正在成为孩子们的新负担。
家长苦于“花式作业”久矣,各种“打卡”“上传”“接龙”,都要留痕。成人上班还能有下班休息的时间,但家长的手机微信是全年无休的。以前没有手机时,学生都要自己记作业、完成作业,现在有了手机,先是家长在微信群里领作业任务,再给学生排好作业时间表,接着要家长一项一项督促完成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,手机使用还不熟练,往往要占用家长大量时间精力来陪伴监督。长此以往,“我要做哪项作业”就被替换成“妈妈要我做哪项作业”,孩子的内驱力得不到锻炼,很容易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而一些“花式暑假作业”也是形式大于内容,比如云南元江县要求家长每日完成两次手机安全打卡,本意是防溺水安全提示,可是强制划分时段,未完成者还要被教师在班级群点名批评和电话催促。每日打卡就能防溺水吗?这两者显然不能画等号,那么这种打卡作业就是与实际安全防护脱节,加重家长负担。还有一些创意设计类作业,比如手抄报、创意海报,甚至还要求制作视频或者PPT,这些作业对于没有相关技能的学生来说是一大负担,家长不得不花费精力“代写”或“帮做”。可到头来,本该让孩子亲身体验、动手实践的部分,孩子反倒没能真正参与。
教育部早在2021年就印发了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》,要求“不给家长布置作业”,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。首先在老师设计作业时,就应有意识地将评价重点转向参与记录而非精美成品,要知道“粗糙但真实的学生作品”优于“精致的家长作业”,在作业评价时就应有所区分。而家长也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,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。
作业的本质是学习工具,而非家庭KPI。“花式作业”的初衷是拓展学生视野、培养综合素质,但不应引发家长的焦虑和负担。教育是点燃火焰,当孩子眼睛发亮地说“这个很有趣”时,这项“花式作业”就是成功的。
发布于:北京市胜亿优配-配资之家-免费配资网站-短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